摘要: |
目的:探究2010—2021年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空间效应、空间关联模式及动态
演进规律,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同有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引入耦合协调理论,构建“时间+空间”
双维度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运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0—2021年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
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动态预测2024—2028年31个省份耦合协调水平的未来发展变化。结
果:2010—2021年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耦合协调水平稳步上升,但整体协调水平较低,区域差距较大,尚未完全实现
良性共振耦合、协调有序发展;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和空间集聚效应,主要以高
—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模式为主;2024—2028年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差距将有所缩小,西部地区仍将处于失调阶
段。结论:应重点关注我国区域地理空间差异,完善跨区域多边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医疗资源、技术、资金、管理经验互助互
享,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 |
关键词: 医疗资源配置 经济社会 耦合协调 莫兰指数 灰色预测模型 |
DOI: |
|
基金项目: |
|
|
|
() |
Abstract: |
|
Key words: |